水文地质、岩土工程
创新解决方案
   |   EN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

浅析地下水污染的特点、方式及途径
日期:2017-07-26
1.地下水污染的特点


        一般而言,地下水由于贮存于地下含水介质中,不易被污染。一方面,包气带具有过滤屏障作用,可将进入地下的有害物质优先过滤掉; 另一方面,污染物在进入地下水沿途易被土壤、岩石及水体中的微生物降解而成无害的物质,因而地下水的污染常被人们忽视。但是,由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,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超出其自净能力时,将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。地下水一旦被污染,很难被及早发现,其后果莫测。地下水污染具有如下特点。

(1)不确定性。由于地下水含水介质的差异性和复杂性,决定了地下水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。地下水一旦被污染,其范围很难准确圈定。

(2)隐蔽性。地下水一旦被污染,很难被发现,不像地表水污染直观明显而易于监测,因而常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。

(3)延时性。地下水污染早期不易被觉察,待人们发觉水质有明显变异特征时,才确定地下水已被污染或严重污染。

(4)广泛性。由于地下水是处于不断运移和循环中,经历着补给、径流、排泄各个途径,在地质环境复杂的体系中,各个水力系统又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,从而决定了地下水污染范围的广泛性。而地表水污染仅局限于水体所流经或贮存的有限空间内。

(5)不可还原性。地下水运移于含水介质中,由于受含水介质差异性、空隙、裂隙系统的限制,使地下水的运移速率极其缓慢,地下水在含水系统中的循环周期也相当长(几年、几十年、几百年),从而决定了污染地下水体在地下滞留时间亦长,使污染的地下水在近期内很难得以彻底修复还原。而地表水循环流动迅速,只要排除污染源,并加以一定的改善措施,水质还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、净化的。


2.地下水污染的方式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地下水污染的方式可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种。直接污染是指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,在污染过程中,污染物的性质不变,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。间接污染是指地下水污染并非由于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引起的,而是由于污染物作用于其他物质,使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分进入地下水造成的。例如,由于污染引起的地下水硬度的增加、溶解氧的减少等。这两种方式中,间接污染的过程更为复杂,污染原因更易被掩盖,要查清污染来源和途径更为困难。

 
3.地下水污染的途径

        地下水污染途径是指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的路径。通常情况下,大部分污染物都是随着补给过程进入地下水的,污染途径大致有5类。

(1)间歇入渗。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,周期性地渗入含水层,主要污染潜水。常见的污染源有地表废物堆、垃圾填埋场、尾矿库、饲养场、污灌的地下水、农田等。此类途径的污染程度与污染物的种类、污染源强度等有关。

(2)连续入渗。污染物随补给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,主要污染潜水。常见的污染源包括废水坑、污水池、沉淀池、沉渣池、化粪池、排污沟、管道渗漏处等。污染物在进入地下水之前,要经过包气带,由于地层本身具有一定的过滤和吸附作用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浓度降低,因此此类途径的污染程度受包气带岩层厚度和岩性的影响较大。

(3)含水层之间的越流。污染物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已受污染的含水层(或天然咸水层)转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层(或天然淡水层)。污染物通过整个层间或破损的井管污染潜水和承压水。如地下水的开采改变了越流方向,使已受污染的潜水进入未受污染的承压水即属此类。

(4)由地表水侧向渗入。污染物通过地表水补给过程进入地下含水层,污染潜水或承压水。其特征是污染物影响范围局限于地表水周边,呈带状或环状分布。此类途径的污染程度受地表水水质、水动力条件以及距岸边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。

(5)由通道直接注入。某些情况下,在利用井、孔、坑道等将污水直接排入地下岩石裂隙中进行地下处理时,排入的污染物质超过了地层的吸附、过滤等自净能力,就会造成地下水污染,严重时可能形成大面积地下水的连片污染。

来源:地下水环境

道勤科技中国   [ 北京 · 香港 ]
地 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银河南街2号院紫御国际2号楼1701室
固 话:86 010-68606201
邮 箱:info@dogaintech.com
Copyright © 2017-2022 道勤科技中国保留所有版权.   京ICP备17031429号